9500年前的地中海塞浦路斯岛上,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合葬墓穴。这个墓穴里埋着一个人和一只猫,经过骨骼分析确认,这只猫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野猫智赢策略,而是被人从中东带过来的。
这个发现特别有意思,说明在人类还在用石器种地的时候,就已经有猫成为人类的宠物了。而几千年过去了,那些比家猫大几十倍上百倍的狮子老虎,到现在也没法跟人类真正亲近,无法被真正“家养”。
为啥家猫能在人类的家里混得风生水起?这事儿得从老鼠说起。大约1万年前,人类在中东那块儿(伊拉克叙利亚那一带)开始种小麦。粮食一多,老鼠就来了,老鼠一多,抓老鼠的非洲野猫也跟着来了。
科学家通过基因检测发现,现在全世界6亿多只家猫,它们的祖先正是这些非洲野猫(主要生活在中东、非洲等地)。这不是人主动养猫,是猫自己找上门来的:粮仓边上的老鼠比野地里多十倍,这买卖划算啊,“守粮待鼠”就可以了!
家猫跟人处了一万年,其实基因没咋大变样,2007年科学家把家猫的基因研究清楚了,发现跟野猫差不了多少。主要的变化都在大脑相关的基因上,这让家猫更能忍得了人类。
2014年还有个研究发现,家猫的脑袋比野猫小了差不多五分之一:不用整天提心吊胆防天敌智赢策略,脑子自然就往省电模式发展了。
但家猫跟狗可不一样,狗跟人混了三万年,连消化淀粉的本事都进化出来了。家猫到现在还是纯肉食动物,离了肉就活不成。
它们身体里缺几种关键营养素的合成基因,不吃肉就会瞎眼甚至送命。这就解释了为啥你家猫主子总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,人家骨子里还是个冷血猎手,属于“半驯化”动物,给你抓老鼠不是报恩,是存粮呢!
家猫能跟人混到一起去,那为啥狮虎养不熟呢?大型猫科动物养不熟的根本原因,是它们大多数天生就是独行侠。现在世界上猫科共分为2亚科、14属,46种,只有狮子是群居动物(而且关系也不咋紧密),其他都是各过各的主儿。
科学家总结过驯化动物的六个必要条件:不挑食、长得快、能圈养繁殖、脾气好、不爱受惊、有等级观念。
狮虎等大型猫科动物和这几条几乎全不沾边智赢策略,它们动辄需要几十平方公里的地盘,两三年才能长大,幼崽死亡率高得吓人,最要命的是压根不知道啥叫服从。
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明星蒂比·海德莉养了只狮子叫Neil,照片上看着挺温馨,实际上过得提心吊胆:不能摸脸、不能乱跑、更不能背对着它。就这么小心,Neil还是差点把驯兽师给咬死。后来海德莉自己都说猛兽终归是猛兽,再养也变不成猫。
家猫和大型猫科动物的区别,连叫声都能听出来。猫呼噜呼噜的时候,可不光是舒服那么简单,家猫专门给人“发明”了"喵喵"叫。野猫长大了就不这么叫了,怕引来天敌。家猫发现人吃这套,甚至学会了给不同主人定制专属叫声。
狮虎的吼叫完全是另一回事,狮吼能传几公里远,主要是吓唬竞争对手;虎啸能把猎物震懵。这些大家伙的嗓门太低沉(最低能到114赫兹),反而学不会家猫那种呼噜声。
家猫的咽部肌肉能一分钟开合26次,狮虎那大粗嗓子可玩不来这么精细的活儿。一个为了跟人沟通进化出新技能,一个还在靠嗓门称王称霸,这就是差距啊。
这一万年来,不光是人改变了猫,猫也“改变”了人,跟猫呆久了,连免疫系统都被猫带的病菌调教过。最新研究发现,家猫夜视能力比野猫还强,这是在人类村子里练出来的本事。
硬要把狮虎当家猫养,往往没好结果。1970年代英国有个小伙子养了只狮子Christian,后来放归非洲。一年后重逢时狮子还记得旧主,但也有人说要是狮子没认出主人,后果不堪设想。
更惨的是,很多被私人养的狮虎最后都因为伤人被安乐死,光是上世纪90年代,美国就有小一百起这样的事,也说明了大型猫科动物根本不适合被家养。
猫跟人的关系从来不是谁养谁,就是碰巧各取所需。人种地招老鼠,猫抓老鼠换饭吃,就这么简单。而那些被关在豪宅里的狮虎,眼神里永远带着野性,它们天生就该在草原和森林称王。能当王的,怎么可能给人当宠物?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智赢策略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